国庆中秋假期,汉江秋汛骤袭襄阳。
历史罕见的“旱涝急转”里,5次编号洪水接踵而至,丹江口水库泄洪流量节节攀升,古城襄阳与洪魔展开激烈较量。
危急时刻,襄阳儿女拧成一股绳,用党政同责的担当、八方联动的合力、科技赋能的智慧,筑起守护江河安澜的钢铁防线,奏响一曲气壮山河的“人定胜天”凯歌。

▲新集水电站泄洪场景
抗洪防汛是一场无硝烟的战场。
▲机械作业战洪魔
“9月5日、19日、23日、29日,汉江相继发生第1、2、3、4号洪水。”市水利和湖泊局党组书记、局长黄茂松说,9月23日23时,丹江口水库入库洪水达最高值19600立方米每秒,创下本次秋汛峰值,汉江防汛警报骤然拉响。
形势严峻!9月25日14时,丹江口水库开闸泄洪,下泄流量3100立方米每秒,9月29日17时,加大至8300立方米每秒。10月2日16时,首轮洪峰全部过境。
汛情反复!9月28日16时襄阳段水位首次达到设防水位65.5米,10月1日5时升至最高水位66.3米(超设防水位0.53米),10月2日3时暂时退出设防水位。10月3日,汉江第5号洪水来袭!丹江口水库于10月4日14时再次开闸泄洪,10月6日12时,下泄流量达9100立方米每秒,为今年最高。10月8日10时达到本轮秋汛最高水位66.4米。
“丹江口水库水位陡涨17米,蓄水增加143亿立方米,先后12次调度闸门泄洪。”黄茂松表示,汉江襄阳段水位一周内2次超设防水位,涨落幅度剧烈。长寿岛、贾洲、桃花岛及城区段水位较秋汛前分别上涨3.85米、3.07米、1.77米、1.51米,部分洲滩被淹没。
持续降雨!9月份以来,全市出现连续大范围降雨,阴雨天气长达21天,平均降水275.9毫米,是多年同期的2.4倍。受持续降雨影响,襄阳境内南河、北河、唐白河、小清河等中小河流均出现明显涨水过程,全市最多时有188座水库蓄满溢洪。蛮河上游三道河水库、南河上游保康雷公滩水库等相继开闸泄洪。
面对严峻汛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领导带队直奔襄城卧龙镇、樊城牛首镇的沿江村组及汉江新集水电站等地,查看汛情,研判形势,指导防汛调度。
“全力做好防汛救灾各项工作,坚决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海涛一线调研指导,要求牢固树立“群众过节、干部过关”的政治自觉。
市委副书记、市长杜海洋到防汛现场,指挥人员转移、交通管控、巡查值守等工作,要求强化调度指挥,确保汉江沿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沿江襄城、樊城、东津、襄州、宜城、老河口、谷城等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筑牢汉江秋汛防线。汉江沿线37个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全员上阵,227个村(社区)全天候派员值守,338名责任人深入一线巡堤查险,切实筑牢责任堤坝。
▲午夜巡河风险点
汛情就是命令!襄阳各地各部门闻令而动,迅速响应,筑起了一道道坚固防线。
及时预警,抢占防汛先机。据市水利和湖泊局水旱灾害防御科科长于小虎介绍,我市组建汉江秋汛水雨情研判测报工作专班,300余条水情信息实时推送,1014条预警短信精准直达338名防汛行政责任人,为各地争取“提前量”。
科学调度,科学应对洪峰。派出3个工作组一线指导;各地河道堤防管理部门全员上阵,开展24小时不间断全线巡堤查险;累计投入巡堤查险人员5480人次、机械493台(套),重点整治沿江薄弱堤段、险工险段以及明口封堵。
“组织对大坝、泄洪设施、堤岸等重点部位的巡查检查,严格执行调度指令。”湖北汉江新集水电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执行调度指令57条,闸门操作300余次“零差错”。
在这场防汛硬仗中,汉江沿线各地积极行动,各部门协同作战,共同守护襄阳的安全。
襄州区开展24小时不间断巡堤,劝离在江边活动的群众260多人次;东津新区投入巡查人员150人次,重点管控低洼地带;老河口市对56座水库实行全覆盖检查,整改隐患7个;谷城县巡查重点堤防41.65公里,投入人员836人;宜城市开展堤防昼夜巡查460人次;樊城区为长寿岛村配备5艘应急船,落实“一对一”转移,确保2小时全员撤离。
“10月3日,我们从桃园村、大洲村、肖洲村累计转移13名种植户。”襄城区欧庙镇党委副书记张庭波表示,组织洲滩群众应转尽转、应转早转、应转快转,确保不因水位上涨出现人员被困事故。
单位协作,凝聚强大合力。市水利和湖泊局108名防汛抢险专家、4支水利专业抢险队伍和6支水路抢险队伍枕戈待旦;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及时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对月亮湾公园实施闭园;市安防减救委组织150支6715人的应急救援队伍在重点部位靠前布防;市交通运输局对43处漫水桥及洲滩道路禁行,对11处码头渡口管控,对5处涉水工地停工,6艘施工船只集中锚固……
没有惊天动地的口号,只有“人往险处冲、劲往一处使”的行动。
部门协同,干群同心,每一次预警、每一次转移、每一次巡查,都在筑牢守护生命财产安全的铜墙铁壁。截至目前,全市转移群众12户23人、牲畜300余头,做到了“无一人员伤亡”。
▲王甫洲汛期航拍
治水靠经验,更靠科技。而襄阳防汛用了“智慧大脑”!
▲市水利和湖泊局的监控大屏
10月1日,记者在市水利和湖泊局看到,一块大屏幕上,襄阳汉江段各监测点位水位形成蓝色水位图,图上还设有绿色、黄色、红色虚线。
“分别对应设防水位、警戒水位、保证水位!”市河道堤防管理局局长宋吉友表示,汉江数字孪生防洪系统无缝对接了气象、水文、水利工程等多个部门的实时数据,实现了“流域全景感知—数据自动汇聚—模型自主运算—预报一键生成”的全链条自动化。
宋吉友表示,系统监测点一旦监测到降雨,内置的智能算法便会自动触发,数分钟内即可完成对未来72小时水情的多套模型并行计算。
“预报从人工计算到智能生成,预演从纸上谈兵到沙场点兵!”宋吉友说,这套系统还构建的“虚拟汉江襄阳段”,具有高保真、三维场景的仿真预演能力,内嵌了符合物理规律的水动力学模型,能够逼真模拟水流的每一个细节。
▲市住新局月亮湾公园管理处集中力量迅速开展清淤和修复工作
9月29日丹江口水库加大出库至8300立方米每秒后,专班快速仿真推演汉江新集至崔家营河段洪水演进过程,精准预演沿线长寿岛、贾洲、桃花岛、月亮湾公园等低洼地带淹没范围、可能受困人口,预报襄阳站洪峰水位将达到66.07米,实况66.03米,预报误差仅0.04米,洪峰出现时间误差仅1小时。
“洪水如何演进、淹没范围、淹没人口、淹没水深、流量及水位等一目了然。”宋吉友说,此次汛情,系统实时更新汛情发展动态,并根据研判结果,第一时间向沿江相关责任人发送预警提示短信,为各地各单位防范应对洪水过境争取了宝贵的窗口时间。
面对历史罕见的“四季连旱”导致水库蓄水锐减的实际情况,我市水利部门还统筹防洪安全与水资源利用,积极协调长江委、省水利厅,全面开启引丹工程及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闸门,最大限度引蓄丹江口洪水,向老河口、襄州、樊城、枣阳等地的“长藤结瓜”水库群充库补水。
“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对蛮河上游三道河水库实施洪水位控制调度,合理拦蓄尾洪,增蓄水量6000万立方米。”黄茂松表示,通过系统施策、精准调蓄,全市各类水库总蓄水量目前已达14.15亿立方米,较汛前增加约4.9亿立方米,实现了“洪水资源化”,为明年春夏城乡供水及农业灌溉储备了可靠水源。
汉江安澜则襄阳安澜,襄阳安澜则百姓安居。
当前,汉江水位依然居高不下,防汛形势依然严峻,但襄阳人民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守护好自己的家园。
“洪水不退,我们不退!”抗洪一线口号铿锵。
坚守,直到洪水退去;奋斗,为了家园安宁!这段风雨同舟的抗洪经历,将成为襄阳人骨子里更坚韧的力量,支撑我们走过每一次挑战,奔向更踏实的未来。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严俊杰丨通讯员:刘菊 周宇
编辑:董子川丨校对:吴芳
责编:沈明晶丨审核:龚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