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高血压,很多人觉得这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可如今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查出高血压的情况越来越常见。2025年10月8日是第28个全国高血压日,宣传主题:“健康体重,理想血压”。不少年轻人都有疑问:自己为啥会得高血压?没症状要不要管?该怎么治、怎么防?
《第1健康》第339期邀请的是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王磊博士,来带我们了解年轻人首发高血压的相关知识。
一.年轻人查出高血压主要发病原因有哪些?
从临床角度,年轻人首发高血压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大部分是原发性,和3类生活相关的生理机制变化有关:
1、交感神经长期兴奋:年轻人熬夜、压力大时,身体会持续分泌肾上腺素等“升压激素”,让血管一直处于收缩状态,时间长了血压调节机制失衡,就像弹簧总绷紧一样,慢慢失去弹性;
2、血管内皮损伤:高盐饮食(比如外卖里的隐形盐)会让体内水钠潴留,增加血管压力,再加上高糖、高脂饮食引发的肥胖,会让血管壁堆积脂质,内皮变得不光滑,影响血压调节;
3、睡眠呼吸暂停的影响:很多年轻人爱熬夜、打鼾,若存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夜间反复缺氧会刺激血压升高,这也是近年年轻人高血压的重要诱因。
少数继发性高血压是由疾病引起的,比如肾炎导致的肾性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引发的血压异常,这类需要先治疗原发病,血压才会改善。
二.年轻人高血压有哪些常见症状?
年轻人高血压确实有“症状不典型”的特点,容易被忽略,主要分两类情况:
1、典型症状(较少见):部分人会出现头晕,多是“持续性钝痛”或“胀痛”,比如低头后抬头时明显;还有少数人会有头痛,集中在太阳穴或后脑勺,伴随心慌、乏力,尤其在熬夜、压力大后加重,这些症状容易被误以为是“疲劳”“偏头痛”,没往高血压上想;
2、隐匿症状(更需警惕):很多人没有明显不适,但会出现“间接信号”,比如运动后气短(比同龄人更明显),这可能是血压高影响心脏功能的早期表现;还有人会出现晨起眼睑水肿,若排除睡前喝水多,要警惕是否因高血压损伤肾脏,导致水钠代谢异常。
特别提醒:约70%的年轻高血压患者没有任何症状,所以不能靠“有没有不舒服”判断是否有高血压,定期监测才是关键。
三.年轻人首发高血压需要做哪些检查?确诊标准和中老年人一样吗?
确诊标准和中老年人一致,但年轻人确诊时更需注重“排除继发性因素”,具体分两步:
1、血压测量确诊:需满足“非同日3次测量”原则——第一次在医院测,若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后续2天在家静息5分钟后测量(建议用经过校准的电子血压计,袖带尺寸要匹配手臂粗细),若3次结果均达标,即可确诊;若在家测量正常、医院测量高,可能是“白大衣高血压”,需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全天平均血压≥130/80mmHg也可确诊;
2、辅助检查排查:确诊后要做基础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排除代谢异常)、尿常规(查尿蛋白,看肾脏是否受损);若血压骤升(≥180/110mmHg)、伴随低钾血症,或有肾脏疾病史,需加做肾动脉超声、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排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甲状腺功能,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四.年轻人高血压大多没症状,那长期不管不重视会有哪些危害?
别觉得没症状就安全,高血压对器官的损伤是“无声且持续”的:
1、心脏:长期高压会让心脏泵血阻力增加,心肌慢慢变厚(左心室肥厚),就像泵长期超负荷工作会磨损,后续可能发展成心力衰竭。
2、肾脏:肾脏血管丰富,高血压会损伤肾小球毛细血管,导致蛋白漏出,初期是尿微量白蛋白升高,严重时会发展成肾功能衰竭。
3、血管:颈动脉、脑血管等会因高压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可能引发脑梗,血压骤升还可能导致脑出血,这些在年轻患者中虽不常见,但近年有增多趋势,必须警惕。
五.年轻人第一次查出高血压,该怎么科学应对?是否需要马上吃降压药?
医学上有明确的干预原则,不是所有情况都要吃药:
1、轻度升高(140-159/90-99mmHg)且无靶器官损伤:先做“生活方式干预”3-6个月,这是基础治疗。比如每天盐摄入<6克(约一啤酒瓶盖),通过运动(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降低体重,把BMI控制在24以下,同时调整作息,保证7-8小时睡眠;
2、需药物干预的情况:若血压≥160/100mmHg,或干预3个月后仍未达标,甚至出现尿微量白蛋白升高、左心室肥厚等靶器官损伤,就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优先选择长效降压药(如缬沙坦、氨氯地平等),每天吃1次,能平稳控制24小时血压,减少副作用。
特别提醒:千万别自己买降压药,比如年轻人若有心率快,选错药可能加重症状,必须结合个体情况制定方案。
六.年轻人吃降压药有哪些注意事项?会不会产生依赖?
从药理学角度,降压药没有“成瘾性”,所谓“依赖”是因为血压需要药物控制,不是药物本身让人依赖,服用时要注意3点:
1、规律服药:高血压是慢性疾病,药物需长期服用才能维持血压稳定,漏服会导致血压波动,比持续高血压更危险,建议设置闹钟或用分药盒提醒;
2、监测副作用:比如ACEI类药物(如依那普利)可能引发干咳,CCB类(如氨氯地平)可能导致脚踝水肿,出现不适要及时复诊调整,不要自行停药;
3、定期复查:服药后1-2个月查肝肾功能、电解质,避免药物对器官造成影响,同时通过动态血压监测评估药效,方便医生调整剂量。
七.年轻人该怎么做才能远离高血压?
预防要从“阻断危险因素”入手,这3点最关键:
1、建立健康生活模式:少吃高盐、高糖、高脂食物,多吃富含钾的蔬菜(如菠菜、芹菜)和全谷物,钾能帮助排钠,辅助调节血压;每周坚持运动,避免久坐,减少肥胖风险;
2、管理睡眠和压力:尽量23点前入睡,有打鼾症状的年轻人建议做睡眠监测,排除呼吸暂停;通过运动、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避免交感神经长期兴奋;
3、定期监测血压:建议25岁以上年轻人每年体检测血压,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熬夜习惯的,每3-6个月在家测一次,用电子血压计,晨起静息5分钟后测量,数据更准确,早发现早干预。
高血压日的意义,就是让大家重视高血压的“年轻化”趋势。年轻人身体基础好,只要早发现、科学应对,大多能有效控制血压,避免远期器官损伤,希望大家都能把健康管理落实到日常。
想了解更多健康知识,敬请锁定《第一健康》。
播出时段:
XYTV-2经济生活频道
首播18:45;重播20:05、22:35;次日重播12:40
XYTV-1新闻综合频道重播
上午11:20;下午17:40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来源:襄阳融媒体中心经济生活频道
记者:李湘君 | 通讯员:龚波、刘晓东
编发:刘鹏 | 编辑:刘俊炎
责编:何雯 | 审核:曾春满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