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两年、500人!“襄阳专项研究生”已就位

秋意渐浓

汉水之滨的襄阳

迎来了一批特殊的“新市民”


500名专业学位研究生

入驻武汉理工大学襄阳示范区

(以下简称襄阳示范区)

开启为期两年的产教融合培养新征程

他们不仅是学子

更是校地协同创新

共育高层次人才的重要载体

是襄阳加快科技创新

推动产业升级的新动能


图片
图片

校地协同构建产教融合新高地

襄阳作为中部工业重镇,又拥有东风汽车等龙头企业以及众多高新技术企业,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场景和就业机会。

襄阳示范区作为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的重要载体,积极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思路、新举措。

襄阳示范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侯献军介绍,襄阳示范区自2022年7月开园运行以来,已累计接待超万名学生开展学习与实践。

2024年,武汉理工大学设立了襄阳专项研究生的招生计划,学生第1年在武汉主校区完成课程学习,第2年、第3年在襄阳示范区完成专业实践、科学研究以及论文撰写工作。


图片

老师为研究生佩戴襄阳示范区徽章


此次来襄就读的2024级专项研究生覆盖19个学院、33个专业,与襄阳新能源、新材料、汽车制造等产业高度契合。

“未来两年,学生们将深入襄阳企业一线,直面实践挑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学术成果应用于实际。”武汉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罗蓉表示。


从“育人”到“用人”的体系化培养

襄阳示范区凭借其独特的跨学科、跨行业特点,让学生有机会与不同专业背景的师生、工程技术人员交流,共同探索。

武汉理工大学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学院雷志新教授是襄阳专项导师之一。他带领团队与襄阳市中心医院合作,启动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项目,学生们有机会深度参与临床药物研究、新药研发等真实课题,在医疗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雷志新表示,未来学生们的开题答辩环节由高校与企业导师共同把关,推动课题与产业需求深度契合。

截至目前,襄阳示范区在襄阳的160多家企业建立了研究生工作站,聘请了近300名企业兼职导师,实行“校内导师+企业兼职导师”共同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

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自2020年与武汉理工大学签订协议以来,已引进76名该校毕业生,占人才引进总数的22%,其中10人已步入中高层管理岗位。双方联合开展5项国家级课题和2项自研课题,覆盖智能网联、氢燃料电池等前沿领域。

“汽车产业正经历‘新四化’变革,智能电动、网联共享等领域亟须跨学科、强实践的高层次人才。”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希成说。


一场彼此成就的“双向奔赴”

当前,襄阳正在加快建设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迫切需要人才的支撑、创新的引领。


图片

专业学位研究生办理入住手续


人才不仅要引得进,更要留得住、用得好。

襄阳市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特别是通过“隆中青年英才计划”“卓越工程师校企联合培养项目”等政策,从经费、平台、晋升等多方面,为培育青年科技人才提供坚实保障。

襄阳暖心的人才生态触发了学生们强烈的使命感和实践导向。

襄阳专项材料工程专业研究生汪新杰说:“我们不只要在实验室做出漂亮的数据,更要把课题扎进产业的土壤,把论文写在AI算法优化的现场,写在半导体材料研发的一线,写在新能源产业升级的需求里。”

当青春遇上古城,当学术融入产业,这场以创新为名的双向奔赴,正悄然推动襄阳向更高质量的发展轨道迈进。而这500名研究生,既是这场变革的参与者,也将是未来襄阳乃至中国制造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图片
图片


记者:杨洋;通讯员:曹思雨

编辑:廖双玉|校对:王怡雯

审核:张丽|终审:刘德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