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南漳一杯奶里的共富密码!


乡村振兴,产业如何先行?在湖北南漳,答案藏在一杯醇香的牛奶里。当地依托万头奶牛智慧产业园,不仅用“智慧大脑”养出了高品质的奶牛,更通过规模化种植、创新合作机制,延伸出一条强劲的“牛”产业链条,让昔日依赖土地的传统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拿着租金、挣着薪金、分着股金,稳稳地端上了“产业饭碗”,走出了独具特色的产业兴旺致富路。

在云上牧歌(襄阳)万头奶牛智慧产业园,上千头奶牛正悠闲地咀嚼科学配比的草料。这里全场配备了一套智慧大脑,奶牛进场后都拥有专属的电子耳标和脖环,相当于“身份证”,实时记录各自的活动量、健康状况等数据,工作人员通过大数据分析平台,实现智能养殖。

用本地的草,养好中国的牛。为破解奶牛“进口草料依赖症”,企业研究团队另辟蹊径,规模化种植青贮玉米,采用独家发酵技术提升消化率。本地原料的占比大幅提升,饲料成本降低15%。襄阳芸和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邹维俊表示,现在种植的2800亩青贮玉米,今年能收8000吨,同时还带动了100多户村民“家门口就业”,他们既拿土地流转租金,又能到基地干活挣钱。

南漳县九集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许建军说:“当前,九集镇已发展10家规模化经营主体参与青贮玉米种植,总面积达到了12000亩,可以为云上牧歌提供稳定的青贮饲料来源,目前已经进入玉米收割期,从收割产量看,今年全镇青贮玉米总产量预计突破36000吨,产值1600万元。

以一杯好奶为起点,南漳延伸和拓展连接多个相关产业的“牛链条”,并以此为基础,创新构建了土地流转“租金”、企业、合作社“薪金”、利益共同体分红金的“三金联农”长效机制,带动当地农民家门口务工就业,吃上“产业饭”,走上致富路。云上牧歌(襄阳)万头奶牛智慧产业园“妈妈岗”司机华晓琴说:“我在这儿做青贮分拣工作,一个月能拿到5000块,收入不比在外地差。”

南漳县人社局副局长陈雪莲表示,通过构建“弹性岗位开发+技能素质提升+社区就业供给+服务保障兜底”全链条服务体系,让“妈妈岗”变成“妈妈港”。

以工业思维破题现代农业,激活高质量发展强引擎。截至目前,南漳已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4家,市级37家,带动食用菌、生猪、茶叶、优质粮食等十大农业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农业产业实力不断增强。

从智慧牧场里奶牛的电子耳标,到田间地头丰收的青贮玉米;从生产线上的一杯好奶,到惠及千家万户的“三金”联农机制和贴心的“妈妈岗”,南漳县用发展工业的思维和魄力破解农业难题,成功将一条“牛链条”做成了带动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升级的“共富链”。这不仅是产业兴旺的生动实践,更为乡村振兴如何夯实基础、激活内生动力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南漳样本”。未来,这条愈加强健的产业链,必将牵引着南漳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记者:施秋阳 高原 | 协助拍摄:南漳台

编辑:滕树杰 | 校对:黄娟

责编:郑海 | 审核:周嘉宾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